奇亿娱乐动态

印度观察|印式英语的硅谷竞争力

Writer: admin Time:2022-08-30 Browse:176

  跟印度人交谈总是很欢乐。每个人听起来都像是宝莱坞电影里的角色,时不时的摇头晃脑,音调抑扬顿挫,就好像在演歌舞片一样。而他们旗帜鲜明的口音也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一开始听印度人讲英语还真是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慢慢的发现了印式英语的发音诀窍后,交流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首先,要强调辅音。比如很多时候印度人会将t发成d。像是thank you,听上去就像 dank you,而thirty-two就变成了dirty-do。其次,需要注意音调。虽然英语不是一种富有音调的语言,但印度人倾向于强调某些发音。与法语发音里强调最后一个音节不同的是,印式英语将重音放在第一个音节,而且还会发成类似中文的第三声。所以印度人说英语的时候感觉总是将单词的发音转了个弯。对于那些出现在句号或逗号之前的单词,最后一个音节也会变成类似中文里的第二声。最后,要模仿印度人说英语,还要注意节奏,并且在适当的时候手舞足蹈的协调手势和头部动作。

  中式英语比起印式英语,发音更清晰,口音也更容易理解。除了一些在中文里很少使用或者不存在的发音,比如/ɵ/和/ʚ/,念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像Three就常常被念成“sree”。此外,单词末尾的“l”音通常比较有挑战,像little很容易被说成litto。习惯某些方言发音的朋友也可能将l和n混淆。像是在我的家乡湖南,大家常常将南念成兰。许多人也因为“v”的发音而苦苦挣扎,因为中文里只有“w”。

  虽然我对自己的英语很有信心,但跟先生和他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印度朋友比起来,我不得不承认差距。也许印度人的口音很重,听上去甚至有些滑稽,但他们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及说话的流利程度常常令人望其项背。印度人用直觉来讲英语,脱口而出。而我们中的大多数却仍然需要经过思考来组织语言。

  我10岁开始学习英语。英语是我上小学时最后两年的必修科目。我的父母也让我参加了一所补习学校强化英语学习。虽然他们自己不会说英语,但他们当年已经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我在这所补习班一个学期的学费差不多是我母亲当时一个月的工资。

  学习英语改变了我。不仅让我更加自信,还让我有机会在省内及国家级的比赛中取得名次,获得自主招生的名额入读心仪的大学,并且为我的事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如果我不会说英语,甚至没法遇到我的先生。

  和中国一样,在印度能说好英语也成为了一种抱负。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社会经济弱势家庭的人来说,说好英语甚至能改变命运。根据英国文化协会的调查显示,在印度,与不会说英语的男性相比,英语流利的男性平均每小时工资高出34%,会说少量英语的男性平均每小时工资则高出13%。能说流利的英国口音往往是教育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家长们不遗余力地将孩子送到英文授课的学校。在印度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家庭,会在家里使用英语。

  与中国类似,印度也有许多方言或地区语言。政府承认的就有13种官方语言。与普通话在中国广泛使用的现状不同,印度没有一种通用语言。就连印地语也只是在北方各邦较为普及,去到南方如果只会说印地语便会寸步难行。所以英语成为了联系各地的纽带,地位和重要性也就非同一般了。如果说印度人英语好是因为同属印欧语系学起来比较容易,或许有那么些帮助吧。很多英语单词已经融入印度人的日常生活用语当中,即便不会讲英语,很多单词都能听懂。可印度南方的语言属于达罗毗荼语系,跟印欧语系完全不搭界,而事实上南印人的英语水平普遍比北印人更高。

  因为英国的殖民而让印度人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也许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但香港也有类似的历史。英语很早就被引入香港,并且成为官方语言之一。很多父母也更愿意将孩子送到用英语教学的学校。一些中产家庭也会首选在家里和孩子说英语。当然我个人很反对在家说外语。在学习语言阶段首先要学好母语,而母语应该是家庭主要成员惯用的语言。在香港想要学好英语有很多资源也有不错的大环境。走在街上随处都可以见到外国人。但我在香港居住了近十年,深感香港人的英语水平无法和印度人相提并论。特别是近几年来,年轻一代的英语线年英孚的全球英语水平指数显示,香港排名29而印度排名27。我猜如果单看德里或者孟买这两个大都市的英语水平,应该远超香港。

  其实我的公公婆婆都不会说英语,他们在家只讲印地语。先生在英语学校接受教育,这可能对他有所帮助。据说当年他刚刚去美国读本科的时候口音还挺重,他能听懂别人说的,但在课堂上发言却也总搞到老师同学们似懂非懂。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曾经走访了很多香港的英文中学和国际学校,以及国内的重点中学里开设的国际部。学生们大多英语流利,发音甚至听起来跟英国人或美国人没有分别,但说起话来却没有太多的深度也时常苦于无话可说。后来我发现先生可以随口引用莎士比亚的著作里的语句和段落,对于英语文学经典也是颇为熟悉。就像我们能背诵唐诗宋词和各大中文名家的作品那样。而反观我们的英语教学,更多强调语法和语言基础的学习,却没有机会深入钻研语言的精髓。

  印度的教育也十分强调语言表达。印度人口若悬河的能力绝对不可小视。我常常不知道该如何开始一段寒暄。然而,在印度,我最大的挑战不是如何开启对话,而是如何优雅而不失礼貌的脱身。和一些与印度人结婚的姐妹们聊起来,他们都十分佩服印度亲戚侃大山的能力。

  有一位印裔美国人从新移民的视角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分析。在美国,人们非常重视隐私。也许你常去街角的一家咖啡店,跟店主十分友好,但相识多年也未必知道店主的基本背景。在印度,情况正好相反。即便是第一次见面,人们也会直言不讳地问起很多个人问题。这跟中国有点类似。见面互相询问家庭情况,是否有孩子,甚至你赚多少钱。这位作者的观察得出,在东方,人们拥有“没有友谊的亲密关系”;而在西方,则是“没有亲密关系的友谊“。

  印度人喜欢说话,闲聊,八卦,正经讨论,样样皆可。印度人可以就任何话题进行冗长的对话:天气,电影,食物,等等。即便印度人说英语有很重的口音,也阻止不了他们侃侃而谈。

  最近我去美国硅谷,参观了谷歌公司。放眼望去,员工中有很多印度人,也有很多中国人。在最顶级的其他几家FLAG公司(Facebook,领英,苹果和谷歌的名字缩写),情况也一样。据说硅谷一半的工程师来自亚洲,其中的一半又是来自中国和印度。但是,如果我们参考硅谷主要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数量,印度人比中国人要占优势。谷歌和微软的首席执行官都是印度人,财富500强里美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中有10人是印度人,而中国人却一席都没有。

  有个笑话在网络上流传:一家硅谷公司招来三个实习生,分别是中国人、印度人和美国人。美国实习生只求把事情做完就好,一到下班立马走人。他对一些问题尽管一知半解但也能侃侃而谈,一分钟可以讲完的问题,能讲五分钟。中国实习生很努力,活干得最多最好,但不爱多说话。印度实习生工作做得没有中国实习生精细,但也不差。虽然讲话带有口音,但最爱发问,擅长表达自己。最后,印度人得到了这份工作。

  我在硅谷工作的许多中国朋友也有同样的看法。在相同的资格条件下,因为出色的英语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印度人的职业发展更好更快。

  那些在硅谷工作的中国年轻人大多从美国顶尖大学获得博士或者硕士学位。按理来说,他们的英语水平应付平时的生活工作绰绰有余。虽然基本的听说读写没问题,更多的是在运用英语的能力上面临的挑战。在技术层面,中国的员工都很优秀,可当涉及工作汇报,领导团队和需要大量口头表达能力的时候,中国人就比较吃亏。相反,印度人在使用英语时往往更加自如,在措辞用语及表达的准确性上更胜一筹。

  更重要的是,在任何工作中,员工的晋升不单单关乎工作表现,人际交往能力也很重要。我那些硅谷的中国朋友们常常在周末跟国内的朋友聚会,说中文,吃中餐。而印度的朋友则更加积极的拓展交际圈,在工作之余参加同事和朋友的家庭活动,或者在工作空挡和午餐时间进行社交。

  朋友打趣地说道,美国人觉得中国人都很内向不爱说话。而事实上能说会道的都留在了国内。

  也许吧。能到美国硅谷工作的大多都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往往经历了多年的苦读和奋斗。但是,能留在硅谷的印度的人也往往有卓越的学业背景。进入印度理工的竞争不亚于考上北大清华。可我也注意到在印度,即使是安静内向的印度人,他们在说话或社交方面也更胜一筹。印度的孩子们从小就参加各种家庭派对。特别是印度婚礼,动辄就是一两千人,不仅要学会上台表演还要和一众客人亲戚寒暄,练就了不怕生和敢说的能力。在印度,就算是书呆子,也能跟着节奏跳上一段舞。

  毫无疑问,英语实力为印度人的全球竞争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下国内的英语语言教育不应仅仅注重应试能力,还应进一步强调表达和运用,以及沟通力。毕竟,语言本身只是一门工具。发音漂亮能让这门工具发光,但富有深度的思考和表达才能让这门工具发挥更大的效用。对于中国的语言教育专业人士来说,印度人的英语能力之高或许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奇亿娱乐动态

CONTACT US

电话:400-123-4567

Email: admin@baidu.com

传真:+86-123-4567

手机:13888888888